情系學子,傳遞希望。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將黨建與扶貧相融合,堅持精準扶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致力服務貧困山區教育,以捐贈活動助力精準扶貧工作。2020年7月11日,我公司黨支部書記趙廣勝一行前往凌云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開展一場扶貧愛心助學公益活動。
上午8時,凌云的氣候微涼還下起了小雨,但絲毫沒有阻擋我們前進的勁頭。支部成員紛紛鼓足干勁搬運大米食用油,抓緊時間出發,就是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愛心物資送到大山學子家中。
從凌云出發,大約驅車35公里,路程不遠但這懸崖峭壁、連續急彎、穿越黑漆漆隧道的盤山路卻讓人一路心驚膽戰,難以想象在未修建之前這崎嶇艱險的山路浩坤村民是有多么艱難的行走。
大概一個小時,我們抵達浩坤村弄新小學,韋校長和幾位孩子的家長早早在等待我們的到來,看著村民們憨憨的笑容,讓我們體會到了在鋼筋混凝土城市中很少感受到的淳樸和實在。
幫扶的第一戶家庭是弄新村正在上高中一年級的韋*海同學和韋*生同學家(為保護學子隱私,以下均不使用全名),一進家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上貼著很多獎狀,讓人瞬間感受到寒門學子的堅毅,他們并沒有被生活的困難打倒,而是更加發奮學習,這滿墻的獎狀便是最好的證明。兩個孩子是表親,一位是只有靠母親在家勞作,收入微薄,另一位的父親則是患病在身并有眼疾,無法從事任何勞動力,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情況下還全力堅持孩子上學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我司支部書記趙廣勝給兩位家庭送上糧油和慰問金并表示親切慰問,希望我們的一點綿薄之力可以給這個家庭帶來一點溫暖和精神鼓勵,滋養學子茁壯成長,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我們來到第二戶家庭是上小學五年級的韋*門同學家,一進家門是家徒四壁黑漆漆的房子,廚房灶上的火還沒熄滅,兩口銹跡斑斑的鐵鍋顯得特別寂涼,生活條件極其簡陋,這位單親家庭的學子的生活過得甚是艱辛!韋媽媽特別開心的招呼我們坐下,雖然言語不通,但韋媽媽卻是笑容滿面,讓我們感受到她的樂觀堅強,瘦小的身軀并沒有對生活妥協,讓人敬佩不已!突然韋媽媽在門外的麻袋里翻出幾個山地黃瓜熱情的切給我們嘗嘗以示歡迎,我們嘗著這普普通通的黃瓜,卻品出了絲絲甜味,因為這飽含了瑤寨村民對我們的深切真情。
我們接著走訪韋*壽、韋*令同學一家,兩位學子是在讀大學生,韋*令同學遠遠出來迎接我們幫忙搬運大米,這位學子個子不高卻很陽光,忙著招呼我們進家坐下聊聊家常和學習情況,韋爸爸韋媽媽也已在家中等候,兩位長輩長期勞累壓垮了他們的身軀,年齡不大卻顯得特別蒼老,韋爸爸長期風濕疼痛,才40多歲卻脊背佝僂,但他還是堅持常年在外打工,這一家一年能團聚的日子僅有過年那幾天了,長期分離的生活也是為了給這個家庭多掙一點錢,給求學的兩個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韋媽媽沉默不語默默擦著眼淚,這個畫面實在讓人心疼……但好在也充滿希望,再熬兩年孩子們大學畢業出來工作,這個家庭的壓力就會減輕很多了,所以目前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們都相信未來可期!趙書記為他們送上愛心物資并對他們一家表示祝福,愿他們二老身體健康,孩子們努力拼搏、自強不息、早日學有所成。
雨一直下,雨水汗水濕透了全員的衣背,但我們的腳步也一直在前進,再下來我們繼續走訪弄洞村的陸*龍同學家、韋*傳同學家、浩高村的余*金同學家等七個家庭,每位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有父親不在的、有勞力缺失的、也有自身多病的。但我們在所有家庭里都能看到一股韌勁和不服輸的精神,父母親堅持著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生活,孩子們也在堅持拼搏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因為有一個共同的期盼,那就是知識改變命運,只有努力讀書,努力考上大學,才能走出這座大山,才能改變世世代代的苦難生活。
半天的行程下來,全員收獲滿滿,雖然此行結束,但我們的使命卻仍在繼續。通過此次走訪慰問,對大山學子不僅是物質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勵。解決貧困家庭的后顧之憂,護航學子的求學之路,讓孩子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刻苦學習,健康成長,常懷感恩之心,畢業后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身體力行地回報社會,將一份份愛心傳遞下去,串珠成鏈,匯流成河,將愛心綿延,將希望點亮。